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在明确提出2020年推进众创空间发展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旨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继今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多次就众创空间表态,并于当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的战略方向之后,《意见》选择在全国两会期间予以发布,期间又透露出怎样的政策信息?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本报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援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对站在“互联网++”风口顺势而为,中国经济可起飞的表述,彭刚认为,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无疑将为全民创新创业营造全新的政策“风口”,特别是对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在新时期互联网高速发展及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创新创业亦将肩负比以往更为艰巨的重任:经济新引擎和带动就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众创”意在强调人人创新在彭刚看来,大众创新创业是我国一直鼓励和有意扶持的,众创空间获政策认可并成为战略方向,实际上是赋予了大众创新创业一个新机遇。“现阶段,经济新常态遇到了互联网时代的融合,由此产生的化学效应显然更有助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彭刚说,发展众创空间可谓是找到了新时期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牛鼻子”。所谓众创空间,就是指一类创新服务机构的总称,本质是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包括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甚至科技媒体等,都是众创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自国务院明确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以来,业内普遍将其视为在当前我国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国家有意为全民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的举措。彭刚认为,此举的用意显而易见,就是希望通过搭建众创空间平台,重视市场作用,激发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形成人人创新创业的格局。“如果大众创新创业动力和意愿能够由此得以释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更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创造社会公平,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上升空间。”彭刚说,这正符合我国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即寻求区域间均衡发展,破除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初衷。《意见》发力培育创新创业环境一直以来,我国在鼓励万众创新上的政策举措从未间断,诸如以天使投资、创业园区等多种形式鼓励、吸引创业群体参与创新的尝试也遍布全国,然而,一个普遍共识是,一直缺少国家层面针对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制度安排,致使不同地方鼓励创新创业的步伐参差不齐,差距明显。彭刚认为,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一直在加快,但传统集中计划体制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仍然存在,此外,包括以往的审批制度、融资机制等都不利于创新创业群体主动适应、融入新时期强调市场活力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时代背景,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布局适应这一要求的政策环境,《意见》正肩负这一重任。为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创新创业,《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八项重点任务,其中,被置于首要任务的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和备受各界期待的财政资金引导以及投融资机制创新等任务,均直接对应解决有意愿参与创新创业群体的创业难题。彭刚认为,有关资金的问题解决,将让有着创新创业想法的群体意愿得以实现,特别是《意见》中一些关键表述都传递了政策新意。比如,《意见》明确,将加强财政资金引导,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再有,《意见》还明确,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经济新引擎和带动就业相辅相成与以往每次提及鼓励创业,均伴随“以创带动”的表述不同的是,此次《意见》直言不讳地将鼓励创新创业直接对接“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时间,坊间围绕创新创业与带动就业以及打造经济新引擎二者孰轻孰重的讨论声渐多。对此,彭刚认为,二者本身并不冲突,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他强调,通过众创空间平台鼓励推动创新创业,在形式上是为顺应新时期发展而为,本质上是要在满足就业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完善市场培育机制,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和潜力。“这一点从《意见》中表述打造经济新引擎前面的定语表述上清晰可见。”彭刚说,《意见》所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是新一轮创新创业能够实现经济新引擎作用的前提条件。彭刚说,正如政府鼓励社会群体参与市场经济建设一样,发展众创空间同样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日渐成熟的科研实力和高等院校分布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释放创新创业政策集聚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才能真正为万众创新筑牢基础。“值得提醒的是,创新创业可分多个层面,也应该包罗万象。”彭刚说,只有不断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和门槛,才能将蕴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的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转化为培育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 上一篇:发改委科技部解读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意见
- 下一篇:“一揽子”政策支持创新创业